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15,4(2),頁 99-100
自由評論
「翻轉」教育在「翻轉」什麼
翁崇文
嘉義市僑平國小校長
一、前言
隨著十二年國教的推動,在教育
現場吹起一陣教改的風潮,2012 年天
下雜誌出版「學習的革命:從教室出
發的改革」一書,引發教育界熱烈討
論,日本學者佐藤學所推動的「學習
共同體」成為國內教改的顯學,對教
育現場也產生重大觀念的改變。研究
者參考相關文獻,並以個人參與教育
現場「學習共同體」教師社群與成長
團體為例,提出一年來實踐歷程的心
得與想法,與教育夥伴共同思考目前
教學現場「翻轉」的情形與未來努力
的方向:
二、「翻轉」的核心精神
(一) 「學習」觀念的「翻轉」
傳統學校中的「學習」往往被視
為學生的事,校長、教師身分是教育
者,並非學習者,所以學校所關注的
只是學生的學習。
「學習共同體」是經營一所學生
協同學習、教師相互學習、家長參與
學習的學校,是以「學習」為核心理
念的課堂教學改革。在教與學的歷程
中,除了學生與學生間能形成學習共
同體之外,教師間更可以是學習共同
體的關係。教學歷程中的共同備課,
觀課與議課,讓教師同儕間共同學習
與分享,除了可以增進情感與互信,
讓教學環境更友善外,教學經驗、方
法、資料的交流,能更充分掌握每位
學生學習狀況,甚至有「跳躍學習」
的機會。構成教師學習的第一步,不
只是打開教室,更需要打開心胸,透
過觀察自己和別人的教學,思考、反
省及學習,進而改變學生學習。
(二) 學習主體的「翻轉」
佐藤學認為「學習」是經營與人、
事、物的相遇與對話,且進一步主張
在教室裡構築「共同學習、分享探索、
交流與思考」的「協同學習」氣氛。
換言之,學習不再只是個人的事,教
室是一個小型的社會,裡面的每位學
生都可以是知識建構的主體,他們透
過對話、分享、交流等方式來形成自
己新的「知識」。教師的身分就從「主
導者」轉變成「引導者」。
反觀現在的學校教育,雖然強調
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但是教師對於
個別學生已有的舊經驗卻難以充分掌
握,仍採統一的解說模式;改變了學
生座位方式,給予學生討論時間,卻
又擔心影響進度而快速決定結論。殊
不知獨立思考、批判能力或創造力的
培養無法速成。教師在課堂中扮演傳
統式專家教學者的角色仍佔大部分時
間,引導者的角色還居於下風,可見
教師對以學生為學習主體的理解仍很
模糊。
(三) 思想的「翻轉」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15,4(2),頁 99-100
自由評論
第 100 頁
德哲康德曾說「沒有內涵的思想
是空無的,沒有概念的直觀是盲目
的」,教育理論就是一種「思想」,不
管是「翻轉」教學或「翻轉」學習,
老師們對「學習共同體」的思想背景
要有所了解。
目前教育受人文主義、後現代主
義、建構主義等思潮的影響,課程發
展漸漸由學習權取代教育權,然這些
理論背後的哲學思想與核心價值是什
麼?攸關「翻轉」行動是否能成功。
不可否認的大家對嘗試改變課堂風貌
是有共識的,但教學研究時間老師們
討論的內容,多著墨在技術層面,也
就是如何做才”像”學習共同體,只
做一些枝節技巧的改變,沒有徹底的
從核心觀念去理解和調整。改革過程
中缺乏學理基礎做支撐,很容易走
錯、走偏,甚至流於空想或空談。
「理論是實務的指南針,實務是
理論的試金石」,據此,實踐過程中,
專書研讀、教授指導、跨校交流等方
式進行學理依據與哲學思想的探究有
其必要,這也是目前教育現場最缺乏
甚至被忽略的。
三、翻轉的目的是達成「有效能
的學習」
翻轉的目的就是找回學習的本
質,激發孩子的學習動機,將學習主
權還給學生,進而能達到老師因材施
教,學生自主學習的教育理想,並提
升學生學習成果。
改變目前教學型態、教師角色、
教學活動、學習方式與教學的方法等
等,終極的目的就是達成「有效能的
學習」。這是在進行改革時必須隨時關
注的。
四、結語:教師觀念的轉變才是
「翻轉」的關鍵
近來「翻轉」一詞充斥教育現場,
老師們對此名詞很熟悉,但對其精神
與內涵卻一知半解。很多同仁雖有滿
腔熱血,卻因「翻轉」精神較為抽象,
沒有具體的模式,躊躇不前,不知方
向在哪。
影響教學或學習成效的因素很
多,但絕非一個理論、一種教學法就
能解決。成功的教學不是獨尊一術,
是教與學相互交流激盪與教師經驗的
累積。
個人認為當前教育改革遭遇的問
題,不只是表象的教學的方法或技術
的改變,教師觀念的轉變才是「翻轉」
的關鍵。其實每位老師都有自己的教
學風格,對「學習共同體」如何落實
在教室與學生學習的詮釋與做法也不
同,只要願意敞開心胸,把握住上述
「翻轉」精神與目的,嘗試改變教學
風貌,對學生的學習一定有幫助。
源自http://www.ater.org.tw